深蓝梦想2035环球海洋科考

为支持开展联合国“海洋十年”行动,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,探索社会资源支持海洋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新途径,打造环球科考开放平台,促进全民海洋素养的提升,彰显中国对促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新贡献,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、中国探险协会、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、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、上海春和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、深蓝探索(深圳)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六家单位共同发起“深蓝梦想2035”环球海洋科考(Deep Blue Voyager 2035,以下简称深蓝梦想2035,DBV2035),该项目将持续十年,致力于联结科学-产业-公众,为科学家提供海洋科学研究平台,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业务发展平台,为公众提供体验海洋科学和科普教育平台,为国际合作与全球海洋治理搭建共商共享平台。
总召集人:张占海 理事长(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)
总首席科学家:林间 院士 (南方科技大学)
南大洋航段召集人:方家松(上海海洋大学)王风平(上海交通大学)
2025年10月底从深圳出发历时200天,具体出发和返航时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。
“向阳红10”号
船总长93米,型宽17.4米,排水量4615吨,设计吃水7米,定员65人(其中船员24人,载客人数41人),续航力12000海里,自持力60天。


此次航段共包括
1.太平洋航段(深圳-西北太平洋-南太平洋-智利)
2. 南大洋航段(智利-南大洋-南大西洋-巴西)
3.大西洋航段(巴西-南大西洋-南非-马达加斯加)
4.印度洋航段(马达加斯加-印度洋-雅加达-深圳)
其中DOME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方家松教授为南大洋航段的召集人。2025年7月11日,方家松教授召开首次航段研讨会,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廖丽(研究员)、中山大学龚骏(教授)、华东师范大学马黎萍(教授)、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杜文斌(研究员)、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戴欣(副研究员)、华大基因孙颖(副研究员)、上海海洋大学于溪(研究员)、上海海洋大学刘如龙(研究员)以及上海海洋大学曹军伟(助理研究员)参会并分别做了详细的航次研究计划,包括研究内容、站位设计、采样设备和预期成果等。



项目征集
欢迎探索科学新发现、前沿科学研究、全球热点研究、先进技术海试、新产品应用、科普教育创新等相关人才加入。
科研方向:
深海科考:海底地形测绘、热液/冷泉生及深海生态系统、板块边缘、深海资源、海底沉积等。
气候变化:海洋-大气相互作用、海洋酸化、海洋缺氧、碳循环、冰川-海洋相互作用等。
海洋生物:深海微生物组与生态系统、海床下生态系统、深海基因资源、极端环境微生物等。
污染治理:海洋垃圾和微塑料、富营养化与有害赤潮、重金属、持久性有机物等。
技术创新:海洋观测监测、导航通讯、深海装备、绿色船舶、AI海洋应用等技术验证、设备海试、产品应用等。
科普教育: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、随船实时科普教育、停靠港口科普活动等。